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华南师范大学于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华南师范大学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广东社会实践研修基地。

  该流动站共有11个研究方向,围绕这些研究方向流动站组建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学术队伍,具有学科背景广阔、理论功底扎实、研究实力雄厚、学风师德端正的特点,具备承担和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研究课题的能力。该流动站有博士生导师11名,教授24名。在学科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中,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近五年来,该流动站共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15项,承担教育部、广东省规划项目3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求是》等国家级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撰写出版学术专著20部,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奖教育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该流动站对内、对外学术交流活跃。近年先后举办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等全国性学术会议。有十余名教授和副教授分赴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和访问。该流动站还聘请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该流动站在重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高层次理论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科理论优势和学术队伍的作用,积极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有多项对策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社会效益良好。

华南师范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校园环境良好,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后勤保障完备。学校将按照规定,为进入该流动站的博士后人员解决住房等问题,提供研究和发展的良好条件。


 合作导师及招收方向一览表

学科

研究方向

合作导师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当代理论形态研究

刘卓红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中国道路

刘同舫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经济发展

彭璧玉

博弈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董志强

马克思与西方制度学派比较研究

林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形态

陈金龙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语言哲学

尹树广

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

魏则胜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刘海春

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京跃

中国近现代政治与社会研究

霍新宾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老师    +86-20-85211677     zbscnu@163.com

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老师    +86-20-39310352    502893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