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19:01:00

一、基本信息

杨体荣,教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雅博士后,主要从事东南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研究。曾获2018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访问学习;曾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前往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访问学习;曾前往美国俄亥俄州湘尼州立大学(Shawnee State University)进行交换学习,前往泰国法政大学、中国香港教育大学、中国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等高校参与课题调研和短期研修。曾获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6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二、代表性学术成果

一)学术期刊论文

1. 杨体荣,赵芮.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的主体、热点及其变化——基于1990-2020年WoS英文文献的分析[J].高教探索,2021(08):122-128.

主要观点:国际教育援助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行动之一,推进相关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对WoS数据库中258篇英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后发现:(1)国际教育援助研究成果体量较小,但文献数量和被引次数增长显著,揭示出该领域的受关注度不断提升;(2)该领域研究成果具备稳定的知识传播平台,如《国际教育发展》等比较教育刊物;(3)该领域研究主体以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高校的研究者为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受援国的研究者暂处边缘位置,研究者布局揭露结构局限性;(4)在1990-2020年间,该领域研究热点包括援助成效、高质量教学、课程改革和技术赋能等,热点话题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我国国际教育援助实践和研究布局的规划、提升对相关实践活动的危机管理等对策。

 

2. 杨体荣,吴坚.制度变革与治理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中国电化教育,2020(08):63-69.

主要观点: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关乎高校对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创新创业发展的贡献率。该研究基于大湾区内15所典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分析大湾区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制度变革举措及对高校治理提出的新要求。结果表明,大湾区内高校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自身发展规划、构建点面结合的多样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的培育与流动机制、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化和稳定化发展、搭建国际与本土资源的对接渠道。上述变革对大湾区内高校的治理提出如下要求:明确高校的权责边界,建设去中心化治理格局;全面融入网络技术,针对性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构建分类联动的治理体系,精准对接和配置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提升高校治理的应急能力。

 

3.杨体荣,高皇伟,吴坚,柯森.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改革政策新动向及特征解析——基于《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J].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20(01):41-51+117-118.

主要观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完整,是展开"一带一路"语言教育合作的重要切入点。而华文独立中学作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特殊类型,跟踪、把握其最新改革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两国教育与文化交流的转型升级。《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是华文独立中学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其愿景是"乐教爱学,成就孩子",规划内容涉及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学习评价、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等。政策分析结果显示,该改革设计与旧方案相比更强调内涵建设和多样性提升;改革设计的问题导向和危机意识突出;但同时也将面临执行成效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难题,资源与政府支持不足更显突出。

 

4.杨体荣,赵芮,吴坚.21世纪以来东南亚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WoS核心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高教探索,2019(06):121-128.

主要观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东南亚教育研究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本研究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大样本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东南亚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稳步增长;东南亚教育研究主题集中于教育政策、教师教育、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公平、民族文化与身份认同等;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东南亚教育研究成果数量和影响力较为突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论和混合型研究方法在东南亚教育研究中受到青睐;约瑟夫·海尔和罗伯特·殷等人是本领域高影响力研究者。分析结果对于我国新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具有方法开发、体系建设和目标引领上的借鉴意义。

 

(二)主流媒体文章

1. 杨体荣.RCEP框架下中国如何推进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对外开放(澎湃新闻).

主要观点:在RCEP框架下,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对外开放关乎长远,有机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可助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高效流动与配置,与经济建设等领域的“一带一路”建设同向同行。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对外开放,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和平台开发等必要性策略以外,还须注意对东南亚国家教育发展需求的调查分析,警惕教育发展中的急功近利思想,推动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2. 杨体荣.美国心灵的封闭与中国留学生向东南亚的战略转移(澎湃新闻).

主要观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关键贡献,各层次各专业的留学人才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强化了国家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然而现有留学生布局较为单一,大量的留学生过度集中在英语国家,不利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多样性与稳定性。这样的弊端不仅阻碍了当前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发展,更制约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非英语国家的交流合作,应对全球发展中的“人才战”和“科技战”。留学生的战略转移并非是否定过去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美国高校在诸多科学研究领域仍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这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因而需要继续保持并加强与他们的合作。留学生的战略转移重视构建多元、开放的战略布局,助力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格局的建设。这样的战略转向是主动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需要的举措,同时有助于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来的新机遇。

 

3. 杨体荣.中国大学出海如何乘风破浪?(澎湃新闻).

主要观点:如果说文化代表大学境外办学的“软挑战”,资源代表“硬挑战”,那传播挑战则兼具两类挑战的特征。应对传播挑战的思路之一是“软硬兼施”:既要正面迎击风浪,积极发声;又要韬光养晦,蓄势而发。“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是做好大学境外办学传播工作必须解答的两个核心问题。对于“传播什么”,历史经验表明,要想做好海外文化传播并积极参与国家形象管理,须超越传统的文化传播。具体到大学海外分校的办学,需要理清自身的发展定位、目标愿景、组织架构和课程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全面考虑目标群体的需求。此外,中国特色所确定的传播内容与海外分校本土化发展间始终存在某种张力,海外分校则需要取得张力的动态平衡,以寻求发展。对于“如何传播”,大学海外分校面临对象国家或区域的社会心理特点与国际舆论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因而需要加强对目标群体的社会认知调查并把握国际舆论发展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围绕核心的教育与研究职能制定海外分校的传播策略,以开放的心态借鉴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大学境外办学活跃型国家的经验,形成强弱结合的传播方式,以此应对传播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困难。

 

4. 杨体荣.中国如何参与柬埔寨国际教育援助?(澎湃新闻).

主要观点:分析柬埔寨这名东南亚“特困生”接受哪些国家何种类型的教育援助,落脚点是探讨中国如何与柬埔寨进行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上面的分析反映出两点:其一,从援助方的角度看,对柬埔寨的教育援助竞争激烈,想要介入有不小阻力;其二,教育受援的总量分析和系统性“缺钙”的判断,说明柬埔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旧需要大量的教育援助。再结合柬埔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国对柬埔寨的教育援助可遵循“实用”和“平等”两个发展理念。“实用”强调为柬埔寨教育及社会发展带去切实利益,例如可以借助中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等核心力量,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协议所创造的机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援助。“平等”突出中国倡导的国际发展合作中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关键内涵,具体实践可借鉴发达国家对柬教育援助的经验做法,以丰富多样的教育援助实践增进教育交流合作与民心相通。

 

5. 杨体荣.助力东帝汶走出教育发展困局的中国方案(澎湃新闻).

主要观点:结合我国对外援助最新战略规划和东帝汶教育受援的需要,可从如下方面推动我国对东帝汶的教育援助。第一,发挥我国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技术和基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满足东帝汶对教育受援的基础性需要。第二,设计国别化教育援助项目,善用项目式教育援助的优势。东帝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却有着悠长的历史。第三,建立东帝汶教育受援需要和教育体系发展水平的追踪数据库,为我国对东帝汶教育援助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