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 - 在线课程驱动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与创新实践

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以此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与受益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但由于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很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效益不高。因此,本成果聚焦解决如下问题:

1.如何应用在线课程的“互联网+”“智能+”思维,驱动高校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转变与教学组织原则创新?

2.如何帮助高校教师敏捷高效开发在线课程,实现在线课程规模化建设?

3.如何应用在线课程,驱动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教学能力发展?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本成果以高校本科课程改革重大需求为依据,以在线课程高效建设与有效应用为目标,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重构课程教学流程、创新课程教学评价为路径,推动课程教学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具体过程包括“转变观念-课程建设-改革创新-示范辐射”四个阶段,见图2。

图2.jpg

图2 “转变观念-课程建设-改革创新-示范辐射”四阶段

1.理论探索研究,转变思想观念

解决问题1.png

团队依托国家基金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略研究”,提出在线课程“六维度分析模型”和“规模授课-小组研讨-个别指导-多元评价”在线教学组织原则。

2.典型课程建设,研发敏捷模型

解决问题2.png


团队通过总结《智慧课堂教学》等在线课程开发,摸索形成通过科学确定课程目标、精准构建课程内容、利用快速开发工具实现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即“目标(O)-内容(C)-开发(D)”OCD高效敏捷开发模型,并配有相关操作表格。该模型在疫情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支持大量线上课程的快速开发,助力高校实现“停课不停学”。

3.教学改革创新,构建融合模式

解决问题3.png

团队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利用建设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等在线课程开展大规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总结形成多种有效教学模式,包括“线上规模教线下小组研学”“线下规模教线上自组织学”“线上线下融合私播课”“线下线上教师协同教学”“基于慕课的共享-协同-创新(SSI)”“基于慕课‘1+3’在线教学”“基于慕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等。

4.成果推广应用,赋能一流课程建设

解决问题4.png

团队建立“教务处-重点学科-发展中心”联动推广机制。学校发布《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互联网+资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在线课程驱动的混合式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教学改革与能力发展。

依托国家基金重点课题等有关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赋能课程思政“双向联通”实施模式,形成“专思融通”课程路径和“问题导向”课堂路径,提出“AI+一流课程”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改模式;提出促进我国在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被教育部采纳。团队还依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等,组织召开“信息技术助力一流课程建设”“信息技术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活动,推动广东、广西、浙江、江西、山东、吉林、陕西等地区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赋能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同时受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新西兰等宣传推广中国高校在线教学智慧。